公司新闻

曹兴信受贿2675万元一审获刑12年 涉案金额创近年来重大案件之最

2025-10-31

文章摘要:本篇文章围绕 entity["people", "曹兴信", 0] 受贿案件展开深入剖析。该案中,作为 entity["organization", "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", 0](中国联通)原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,曹兴信利用多年任职积累的职务便利,从2005年至2024年之间,通过为他人在项目承揽、职务晋升、工作安排等方面提供帮助,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约2675 万元。此案于2025年10月28日由 entity["organization", "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", 0]一审公开宣判,他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,同时受贿所得及其孳息全部追缴并上缴国库。该金额创近年来大型职务犯罪案件中的高额新纪录,也再次凸显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。文章将从“案件基本情况解析”“受贿金额与案件规模”“职务便利与权力滥用机制”“判决结果与反腐意义”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,力求从多个维度解读此案的警示意义、制度警戒及治理启示。最后,将结合案件整体,进行归纳总结,以期为推进廉洁治理、筑牢制度防线提供参照借鉴。

1、案件基本情况解析

首先,本案的事实背景值得关注。2005年至2024年间,曹兴信先后在 entity["organization", "中央组织部", 0]干部四局、副巡视员、副局长、公务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、巡视员、公务员三局巡视员、副局长,以及中国联通党组成员、副总经理等职务上任职。法院认定,他正是利用这些职务所具备的职权和地位便利,为他人在项目承揽、工作调整、职务晋升等事项提供帮助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turn0search2turn0search4

其次,在具体受贿方式上,判决书指出其既“直接”收受,也“通过他人”收受相关人员给予的财物。受贿对象涉及项目合同承揽、职务安排、工作调动等多种情形,说明其权力影响面较广、操作方式较多样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0

再次,该案已明确认定其受贿总额达折合人民币2675万元余。法院指出,其行为构成受贿罪,且受贿数额“特别巨大”,因此依法应予严惩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turn0search4

曹兴信受贿2675万元一审获刑12年 涉案金额创近年来重大案件之最

2、受贿金额与案件规模

本案受贿金额达2675万余元,这一数额在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中可谓“创纪录”。司法机关在通报中强调“受贿数额特别巨大”。citeturn0search1turn0search5 这一点提示我们:高职务、高影响力人员的腐败案件往往涉及巨额资金,制度风险和监督难度也随之增大。

从时间跨度来看,本案的犯罪行为横跨近二十年(2005-2024年),这意味着腐败行为具有长期潜在性、隐蔽性和累积性。期间职务多次变更、任职层级上升,其利用职权空间逐步扩大。citeturn0search2

此外,从案件规模来看,既有资金金额的“巨大”特征,也体现出权力运作的复杂网络。从项目承揽到晋升调动,涵盖多个领域,显示出职务犯罪并非单一环节滑落,而是系统性风险的集中表现。制度建设、权力制约、监督机制均被置于考验之中。

在本案中,曹兴信所处的职务包含组织、人事管理和国有企业重要岗位。他既在中央组织部体系中负责干部选拔、监督巡视,也在国有大型通信企业中担任高层。这种“双重身份”赋予其丰富的权力资源。citeturn0search2turn0search1雷火

其利用职务便利的表现,主要包括为他人在项目承揽、职务晋升、工作安排上提供帮助。这种帮助的背后,是以权换利、以权谋私的典型特征。权力被滥用至个人利益最大化,而非公众利益最大化,这是职务犯罪的核心问题。

更为重要的是,他的滥用过程既有“直接”受贿,也通过他人中介收受财物。这说明权力滥用不仅仅是单一环节的违法行为,还可能形成利益链条、网络化操作、隐蔽化运作。制度机制若不能对此类路径加以识别与阻断,就难以根治类似风险。

4、判决结果与反腐意义

2025年10月28日,山东省滨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。曹兴信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;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追缴并上缴国库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turn0search1 这是司法机关对其严重职务犯罪行为的惩戒体现。

从从轻情节来看,法院指出其在犯罪中存在未遂情节、到案后如实供述、主动交代尚未掌握事实、认罪悔罪、积极退赃、所涉财物已全部追缴。正因为具备这些从轻因素,法院在量刑时给予了相应考量。citeturn0search0turn0search4

在更宏观的意义层面,本案的宣判充分体现国家在反腐败斗争中坚持“零容忍”态度、高位严查、大额重判的态势。不仅是对个案的司法处理,也向社会传递出制度治理的坚定信号:无论其职位多高、权力多大,只要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、收受巨额贿赂,都将受到法律严惩。

总结:

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详细阐述,我们可以看到,曹兴信受贿案既是一个典型的高职务、大金额腐败案件,也是分析职务犯罪机制、制度短板与治理路径的重要个案。从案件基本情况来看,他利用多年多职任职积累的职权资源,为他人谋取利益、收受巨额贿赂;从金额与规模来看,其2675万元的受贿数额在近年来同类型案件中尤为突出;从职务便利与权力滥用机制来看,则揭示出职权集中、监督薄弱、利益链条化的治理风险;从判决结果与反腐意义来看,体现了司法机关严惩腐败、推动制度完善、强化监督落实的决心。

总而言之,此案给我们敲响了制度风险警钟。在我国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,加强对关键岗位、权力运行链条的制度约束,完善权力监督机制,构建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的体制机制,是时代的要求。只有在制度上形成压倒性优势,才能有效预防类似案例再次发生,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坚强保障。